善行向前、智慧经营,浙商银行的两位数增长公式
发布日期:2023-09-11
  复苏与发展大势下,金融业的高质量增长已然开启。质效之间、短期与长期、创新与改革之间,金融业正寻求与客户同向同行、双向奔赴的回归本源式发展新氛围。
  修炼内功,向善生长,浙商银行正在助企纾困的道路上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范式升维。“浙商银行今年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四个方面,得益于‘正、简、专、协、廉’五字生态建设,得益于‘十二字’经营方针的坚持,得益于深耕浙江举旗金融向善,也得益于数字化改革成效。”在9月1日举办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如是说。特别是通过内涵、集约式的发展道路,浙商银行全面校准发展战略,一年多来重点梳理了发展目标、战略重点、经营方针以及发展的薄弱环节,以“三个一流”愿景为引领,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过去两年,疫情反复、经济承压,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亦有下降,而浙商银行在此前迅速扩张期遗留下资产处置难的历史包袱以及客户基础薄弱等问题。面对历史问题,浙商银行啃下了很多“硬骨头”。
  风雨过后见彩虹。8月29日,浙商银行交出了2023年的“期中成绩单”。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32.27亿元,同比增长4.68%;归属于股东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时隔4年,浙商银行的净利润再现两位数增长。截至8月28日,已有25家上市银行发布半年报,整体看业绩分化明显,16家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也有银行营收净利双降。
  透过这份意义非常的“成绩单”,是浙商银行战略重点和经营方针的凸显,其中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成为秘诀之一,这四大方面、十二个字,亦给银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新的增长公式,细细拆分如下:
  筑底之坚:四维度夯实基础
  底层基建是发展的稳定之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为夯实发展基础,今年年初,浙商银行提出四大基础攻坚战,即客户、系统、投研、人才四大基础攻坚战。
  客户基础攻坚不断深入推进。今年5月,全行召开客户攻坚和系统攻坚专题会,深入开展“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竞争力提升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整体体系上,已形成公司、零售、私行、小贷、金融机构等 5大客群部门,以及投行、票据、国业、资管、托管等10多个产品部门,综合服务客户的机制架构初步搭建;公司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人才银行客户、零售和私行客户、小贷客户、同业战略客户、核心客户增长显著。
  从数据端看,以供应链金融为例,截至报告期末,服务超 2,000个数字供应链项目,提供融资余额超1,500亿元,服务上下游客户超28,000家,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达75%。
  系统攻坚战亮点频现。供应链金融、金服宝小微、管理驾驶舱、企业微信等一批重点应用迭代升级,同业代销平台、理财投资交易系统等一批新系统投产。“一表通”项目顺利实现首期上线投产试运行。
  “银行未来发展能不能帮到实体经济,能不能将价值输送到社会,投研是核心竞争力。”陆建强表示。因此,该行今年以来全面提升客户基础、人才基础、系统基础和投研基础,切实实现基础做实。
  架构之塑:五方面调结构
  地基之上,整体结构决定了“大楼”能否直上青云。宏观至行业,金融的结构性改革被置于首位;微观至个体,资产负债和收入的结构等决定着未来发展。
  坚持结构的优化,是浙商银行转型的核心支撑,具体为资产负债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人才结构等的调整。
  其中,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方面,浙商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的银行业如何穿越经济周期影响的金融理论和实践,即“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这一经营策略正逐步显效。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小额分散资产、弱周期行业资产、客户服务总量)实现营收95.16亿,占比29.58%,较年初增加1.05个百分点,较战略提出时(2022年6月末)提升5.24个百分点。
  从微观的策略举措来看,浙商银行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优先投放小额分散资产,按照“321”的经营导向,零售、小贷、供应链金融增量合计 834 亿,占贷款增量的比例 65%;二是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营收占比纳入内部考核,CSA 绿色中收占比较年初提升了0.84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周期弱敏感嵌入风险管理和授信审批流程中,弱周期行业贷款不良率 0.43%。
  据市场分析,在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摆布完成后,银行将更容易获取低息稳定的负债,与客户的互惠关系也将更长久稳定。从客户结构、负债结构上改变,这正是“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深远意义。
  客户结构调整方面,浙商银行正打造“浙银善标”体系,走出单纯以抵质押物多少对客户进行评判的窠臼,而是以向善为重要标准对客户进行多维度评判,从个人客户“善的标准”、企业客户“善的标准”两方面,把服务善的客户嵌入业务场景中,梳理形成应当服务到的客户清单,从资源、成本、容忍度等各方面给予匹配,践行金融顾问、金融向善、链式金融、共富金融的全面引领路径。
  据悉,通过高于ESG理念的“浙银善标”标准,差异化的激励机制,能将更多的信贷资源、财务资源倾斜到善的客户、业务、产品和生态当中去。
  据陆建强介绍,8月15日,浙商银行正式发布了“浙银善标”,构建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抑恶扬善的评价体系,积极搭建公益金融服务新平台,帮助企业家自主可控的参与慈善事业、提升社会价值,帮助企业家实现财富升维,开展员工善行计划,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等,让更多金融力量从善、向善。这既是金融理论的创新,更是社会形象的改变。
  收入结构调整方面,浙商银行亦在不断提高绿色中收、小贷零售收入占比。报告期内,浙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92.58亿元,同比增长8.88%,占营业收入的27.86%,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
  人才结构调整方面,浙商银行将队伍年龄、经验、学历有机结合,老中青梯队有序衔接。记者了解到,今年该行新换行长的分行业绩提升35%,通过一系列结构调整,真正实现“拓宽”边界。
  风险之变:双切面协同共控
  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是金融服务的能力与上限。
  据了解,“控风险”上,浙商银行一方面有效严控存量和新增不良风险,有序调整业务结构,差异化制定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策略,持续推进存量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另一方面重塑授信授权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手化、一手增,构建亲清银企关系,坚持严的主基调,内部风控重塑调整之下,化即是增。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资产质量方面,今年,浙商银行将“化风险”作为第一大战役,全面构建大风控和大监督体系,并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中,资产质量延续向好态势。
  效果已经显现。截至2023年6月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45%,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42%,比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资产“安全垫”继续增厚。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处于改善通道,拨备水平保持稳定,据测算,浙商银行上半年年化不良生成率0.84%,新生成不良压力有所缓解,公司整体资产质量未来有望保持改善趋势。
  得益于营收增加,浙商银行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及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亦在加大,这亦推动其部分指标实现转好,如关注贷款较上年末减少21.51亿元至344.20亿元。
  陆建强曾在浙商银行成立19周年主题活动上指出,“19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刚刚走向社会,对于浙商银行而言,却走过了很多不平凡的时光。经历了风险化解的风高浪急,感受了周边舆情的四面楚歌,特别是这两年,外面一直下着雨,我们很不容易。但我们走过来了,坚持下来了,熬过来了。”
  眼下,浙商银行不良压力持续下降,以盾安集团风险的有效化解为例,亦是上述风险防控举措以及其回归服务实体初心的最有力证明。
  发展之新:七路径创智慧效益
  一系列的调整、变化、夯基、转型之上,效益无疑是整体发展的落脚点。
  在陆建强看来,“创效益”是十二字经营方针的落脚点。今年浙商银行管理层提出要坚持智慧经营,就是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市场化的产品和工具,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资本最节约、效益最可观。
  落在具体实践路径上,智慧经营包括智慧创收、智慧清收、智慧风控、智慧大本营、智慧获客、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七个具体层面。
  由此可见,伴随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浙商银行得以实现“创效益”,基本面持续向好。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净息差指标,在整个银行业面临息差持续走低的压力之下,浙商银行实现了逆势发展,同比与环比都明显优于行业均值。
  报告期内,浙商银行净息差为2.14%,同比下降14个基点。这主要得益于如下因素:监管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浙商银行落实助企纾困稳经济政策要求,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行14个基点;同时,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压降存款成本,有效实现存款量价平衡发展,推动付息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1个基点。
  净息差实现韧性增长,受此驱动,浙商银行的营收增速亦保持了同业领先,净利润增速更是在时隔四年后再次回到两位数。有金融业人士指出,浙商银行又恢复了往日的朝气,如今正站上高点,准备再次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