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发布日期:2019-09-23

  9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3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张鲁芸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为主题,介绍了该行参与金融精准扶贫的情况。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也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浙商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着重从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两个维度,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增强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

  发布会上,张鲁芸介绍说,为了让金融活水真正惠及贫困群体,浙商银行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一方面在机构网点布局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率先在贫困县较多的陕西咸阳、四川凉山、甘肃天水等地区设立二级分行,加大扶贫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向贫困地区的人才派驻,下派骨干员工驻村进校,身体力行实施产业和教育人才扶贫。

  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的各类捐款共计7921万元,其中2018年捐赠金额1328万元,捐赠占比(捐赠额/净利润)位列大中型银行第二位。

  金融“贷”动产业扶贫

  商业银行参与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发挥市场优势,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浙商银行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此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以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浙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叶海靖介绍说,在四川、甘肃等地,浙商银行运用“银行+担保+企业+农户”的模式,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解决当地从事种植、养殖产业的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帮助贫困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家庭收入。

  四川凉山是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德昌县唯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当地丰沛的阳光生态,建立起了草莓、桑葚、芒果等水果农产品种植、保鲜、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经营模式。

  2017年6月,公司计划扩建600亩草莓基地,但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浙商银行凉山分行了解情况后,按照“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迅速为企业投放1400万元小微贷款,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带来的共赢效应有目共睹。

  据张鲁芸介绍,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的企业和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创新银商扶贫长效机制,浙商银行正在打造一个线上平台,引入海量优质客户以及本行员工,在线采购分销贫困地区企业、农户的种植、养殖产品。

  教育扶贫浇灌“希望之花”

  如果说产业扶贫是面对当下,那么浙商银行十余年如一日持续实施的“教育扶贫”,则更着眼未来,希望能给贫困地区带来本质改变。

  据悉,2004年浙商银行成立时,即以“雏鹰起飞——浙江千名贫困学子助学计划”替代开业仪式,捐赠金额达528万元。并由此形成了“勤俭办行,公益扶贫”的优良传统,鼓励分支机构节省开业庆典费用用于捐资助学助困。截至2019年6月末,本行新设分支机构开业及周年庆典累计捐赠2100多万元。

  每年秋天,该行都会举行大型公益助学行动“浙商银行彩虹计划”,如今已坚持了13个年头。不仅员工积极参与,还发动了大量社会爱心人士加入这项活动。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彩虹计划”已累计募集社会各界捐款约2251万元,结对资助了2万多名贫困学生。

  为了构建结对帮扶贫困小学的长效机制,该行日前下发了《关于建立结对帮扶贫困小学长效机制的通知》,一方面对已结对贫困小学的帮扶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另一方面,原则上要求有条件的所有境内分行依据当地实际和政策,选定1所贫困小学作为长期、定点帮扶对象,从补助贫困学生、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改善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着力,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进行全方位的持续帮扶,从而建立健全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和更成熟的“教育扶贫”模式,让慈善助学能在全国范围内长效持续地惠及更多的贫困学子。

  “我们要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持续助力脱贫攻坚,让公益传承逐渐成为浙商银行的文化。”张鲁芸说。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