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匹配优质金融服务 为民营经济解忧纾困
发布日期:2019-04-04

  作为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以民营企业为客户基础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纾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始终是浙商银行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浙商银行一方面通过创新综合金融服务,不断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努力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的市场主体活力;多措并举实现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稳步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相匹配。

  疏通资金流结构性“堵点”

  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多处于供应链弱势地位,往往会因上下游之间的延期结算引发流动性紧张。对此,浙商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了应收款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和不可篡改的特性,解决应收账款登记和确权难题,把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并通过转化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银行授信,帮助上下游企业盘活应收账款,降低民营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解决民企融资难题。

  以浙江温州的低压电器龙头企业正泰电器为例。作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它的上游集聚着多家民营供应商;它们因为备货生产往往会面临季节性的资金波动,销售回款又有或长或短的账期,就难免需要临时性资金调头。

  根据产业链现状和结算特点,浙商银行温州分行基于应收款链平台,利用“H+M”(核心企业+民营企业)授信模式创新,为正泰电器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构筑应收款链商圈。正泰电器可以像微信群主“建群”一样,把上下游的企业拉进商圈;再利用自身商业信用签发区块链应收款,进行支付结算。其他企业收到区块链应收款后则可以到银行融资变现。例如上游主营电触头生产销售的民企福达合金,就是通过这一模式将其与正泰电器间的应收账款进行保兑,再转让给浙商银行,以此盘活趴在账上的应收账款、提前获得流动资金、降低外部融资成本。

  除了“H+M”授信模式,浙商银行基于应收款链平台还创新了“1+N”“ A+B”等多种授信模式以及订单通、仓单通、分期通等多个场景应用,以平台化思维更好地帮助广大民营企业盘活沉淀资产、提升流动性管理。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共落地1400多个,帮助6000多家企业融通了1200多亿元资金,切实疏通了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资金堵点。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解忧纾困,不仅要降低融资成本,还应该提升优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于2018年7月开始主动发力,深入开展柜面业务“一次办成、一窗办理、限时办理”。在政府机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撬动与引领下,浙商银行原来80%以上的“非一次办”业务得以成功转化,目前绝大部分柜面业务均有方案支持可“一次办”,成效初显。

  2019年1月,上海某公司财务人员来到浙商银行上海长宁支行办理一般户销户手续。经办人员在受理过程中发现其账户资产池功能未关闭,无法当场办妥。为避免客户等待,长宁支行按照“一次、一窗、限时”要求,预审并留存全套销户材料。次日一早,待资产池功能关闭后,长宁支行第一时间与企业财务人员确认,办妥销户手续后随即将相关单证邮寄给客户。这样一来,企业财务人员就不用多跑一趟,对这样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对方表示非常满意。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着力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实施普惠金融服务流程2.0改造,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从前慢”。

  具体而言,浙商银行对传统小微信贷业务进行线上化改造,以“大数据”挖掘“小信用”、以“数据跑”替代“客户跑”,把申请、审查、评估、登记等等这些繁冗手续,简化为贷款“最多跑一次”。小微企业主只要扫描浙商银行e申请二维码,就能实时对房产的可贷额度进行免费预估,并在线提交贷款申请材料。后台得到授权后会自动调取贷款人征信记录和经营信息,建模评估其还款能力,在短短1小时内迅速完成审批。

  据悉,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小微线上审批贷款业务突破百亿元。“通过把小微企业贷款‘搬’到线上,我们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融资覆盖面,降低了信贷作业成本;用‘最多跑一次’来打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浙商银行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