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两加一减 力助“融资畅通”
发布日期:2020-03-05

  都说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但在浙江,他们的融资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改观。

  在去年初的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效能、打通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一年多来,金融机构通过落实推进“融资畅通工程”,积极为民营和小微企业疏堵点、解难题。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融资畅通工程”的有效实施,在化解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的产业链联动、资金周转等现实难题方面发挥了关键效用,不仅切实保障了省委、省政府“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部署要求,还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亿金融债

  “加”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3月4日,金额100亿元的“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期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成功发行,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类的小微企业贷款。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可以突破商业银行负债来源局限,在供给端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从而更好地服务“量大面广、经营正常又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助力他们的“融资畅通”。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该行累计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6笔,总额510亿元;利用这一方式,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超1300亿元,进一步放大其服务小微企业的规模和能力。

  作为国内小微金融服务的标杆行,浙商银行一直坚持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道路,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均衡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帮助小微企业克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遭遇的资金周转、产业协同等难题,浙商银行第一时间推出支持小微六条措施,涉及贷款宽限、主动续期、增加授信、绿色通道等方面。特别对医药医疗、防疫物资、物流配送等领域的企业,在原料采购、工资发放、资金周转等层面均给予重点支持,力促企业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运转。

  2月初,浙商银行台州分行在摸排中了解到,当地某工艺品生产企业,因其负责人张先生作为村干部,一直坚守在乡村防疫一线,无法按时归还到期贷款。台州分行立即主动对该笔贷款做了展期处理,同时告知他待疫情结束后再来办理续贷手续即可,不必担心征信问题,后顾之忧瞬间化解。

  疫情发生以来,像这样为小微企业主动续期、变更征信、授信增额的服务,浙商银行已办理了1.3万多笔,投放资金超过40亿元,在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的特殊时期,为小微企业的“融资畅通”提供了坚强保障。

  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

  区块链技术助企业降本“减”负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指出,现在春耕备耕已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各地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适时开展春播。

  在贯彻这一会议精神、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的过程中,“高大上”的区块链也实现了最接地气的应用。近年来,浙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应收款链平台,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信息共享可信、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可追溯的技术特征,将企业供应链中沉淀的应收账款改造成为高效、安全的区块链应收款加以盘活,从而实现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疏通融资堵点。

  主营橘子罐头生产加工的浙江丰岛食品公司(下称丰岛食品),上游是由橘农抱团组成的合作社。此前,在浙商银行的帮助下,丰岛食品利用其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应收款链平台,向橘农合作社签发区块链应收款,帮助其在银行实现快速融资。

  疫情发生后,受制于交通管制和人员隔离,公司在湖北的一家分支机构的工资一时无法发出。这些员工都是当地橘农,如果收入不能及时到账,势必会影响来年橘园的种植。

  从丰岛食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浙商银行绍兴分行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了“e家银”代发工资平台的解决方案。通过视频评议、远程授权、在线参数设置等方式,迅速为近150位橘农员工在线发放了全部收入,缓解了他们在春耕备耕中的资金难题。

  丰岛食品和上游橘农,只是该行围绕数字强省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平台化战略的众多受益者之一。目前,除了纾解“三农”的融资难点和堵点,浙商银行的池化融资、应收款链、易企银等平台化服务创新还在医药、粮食、仓储物流、汽车和租赁等多个行业形成了特色化、差异化的应用。数据显示,到去年末该行已为省内近1.5万户企业提供了平台化服务,融资余额1030亿元,为企业减少约20%的融资总量。

  智能制造服务银行

  “加”码中长期制造业贷款

  浙江是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大省。在疫情影响之下,金融机构不仅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当前难关,更应着眼长远,保障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融资畅通”,继续巩固这一浙江省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动能。

  近一年来,浙商银行不断创新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产品和服务,积极打造“智能制造服务银行”。来自杭州的哲达科技公司是一家主营智慧节能服务的民营企业,为大型钢铁、化工企业进行节能改造,赚取节能收益的分成。这种先投入设备再赚取收益的商业模式,回报周期漫长(5~7年),限制企业发展壮大。虽然公司没有房产可供抵押,但其技术实力强,客户依赖度高,长期现金流很稳定。对此浙商银行联动旗下子公司浙银金融租赁,为哲达提供2000万元授信,当哲达需采购设备时,可由浙银租赁出钱采购后租赁给哲达使用,给予5~7年租赁期,哲达可用下游客户每月回款来支付租金。这样一来,哲达不仅缓解设备投入压力,还能享受租赁期的节能增值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类似的还有诸暨的浙江申发轴瓦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国滑动轴承行业的龙头企业,每年在新设备采购及智能化改造方面投入巨大。浙商银行携手浙银租赁将设备直租和区块链应收款链平台相结合,提出“银租通”金融解决方案:申发轴瓦可通过向浙银租赁签发区块链分期通的方式进行大型设备的采购,由浙银租赁向其指定的供应商直接采购企业所需设备,解决了一次性投入压力大、各项成本高等难题,从而加速了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浙商银行在智能制造实施的各阶段,发挥银行资金融通、信用中介、衍生服务的职能,创新推出履约见证、设备分期、设备外包等专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到去年末,该行已与省内25个市县(区)达成智能制造领域战略合作,服务的浙江智能制造企业已近千家,累计提供融资1500多亿元;同期省内制造业贷款余额740亿元,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长25.4%。

  此外,浙商银行还在创设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新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最多跑一次、为民营企业帮扶纾困化解风险等领域多点发力,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该行通过各类融资方式累计向浙江省内投放6300多亿元,在省内金融机构中位居前列;到去年末省内贷款余额近3500亿元,增长近38%,其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超6成,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长逾20%;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设总量居全国第一、民营企业债券承销占比居省内银行第一。

  “浙商银行的实践证明,为民营和小微企业疏堵点、解难题,‘融资畅通工程’的效用举足轻重;这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凸显。”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说:“下一步,浙商银行将进一步落实‘既要姓浙、也要姓商’指示精神,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大信贷投放,在推进‘融资畅通工程’中做出典范、当好先锋,帮助企业平稳渡过疫情难关,护航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浙江日报